民事诉讼法举证期限最新规定有哪些?
分类:行业资讯 阅读:29次 时间:2024-09-12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第二审案件提供新证据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二审案件没有举证期限,若提供新证据,除不开庭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以外,其他应在开庭前或开庭审理时提出的旧规定。
在缩短庭审前准备阶段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的同时,又给当事人提供了在之后提供反驳证据或补正证据的机会;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简单规定法院指定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
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
现在要求当事人及时提出证据的强制性规定,同时辅之以法官的自由心证判断,来审视当事人逾期提出的证据是否可以进入审判。但未细化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形下法官应当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和态度,也没有明确具体训诫的程度和罚款的数额,这有可能会引发关于司法尺度统一和公平性的新疑问。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因此,在一个诉讼案件中,如果是普通程序的一审案件,那么当事人想要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举证,这个期限通常是不能够少于15天的,如果当事人在对第一审的判决不服,想要发起上诉,那么第二审的案件通常是不得少于十天的,然后当事人必须要在这个诉讼举证期间,准备好相关的证据。
上一篇:私人录音取证的操作规范
下一篇:夫妻婚前财产公证程序是什么样的
相关信息
- 婚前写的协议有效吗 [2025-05-06]
- 跟老公离婚了儿子还会离自己吗 [2025-04-27]
- 郑州侦探事务所:离婚后变更抚养权后是否还有义务 [2025-04-14]
- 探视权可以强制执行多少次 [2025-04-07]
- 离婚孩子和房子如何判决财产 [2025-03-31]
- 郑州私家调查:二婚需要婚前协议书吗 [2025-03-25]
- 男方离婚后如何争取抚养权 [2025-03-19]
- 郑州市婚姻调查:没有父母没有子女家产兄弟可以继承吗 [2025-03-10]